宁波朱金漆木雕的源流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0-29 浏览次数:9188

宁波朱金漆木雕是在7000年之前的原始漆木雕基础上,历经数千年的兴衰孕育与传承在我国唐宋时代形成以漆朱贴金为特色的木雕手工艺。而在明清才真正成熟,成为我国民间手工艺之中,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种丰富、传承不绝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果回顾历史,从孕育、形成、继承和发展三方面进行叙述。 

1、宁波朱金漆木雕的源流(史前——汉、唐、宋) 

七千年之前的河姆渡文化,采用最原始的石刀、石斧、石凿等镂雕削磨成木碗,再施涂原始的天然漆料和丹砂,制成的原始木胎漆器,直径10厘米,高7厘米,外观表面为朱色,而内壁为黑色。与《韩非子•十过篇》记载的“尧禅天下,虞舜受之,输之宫以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其上”相一致。更有“禹作祭器,墨染其内而朱黑其外”相吻合。而传说中的尧、舜、禹,离今已有3500-4000年之久,禹就死在浙东。故河姆渡文化在离禹文之前三千余年已有漆器,而且与文献记载的形制和色泽相同。 

与木胎漆碗同时出土的还有木雕鱼,长11厘米、宽2.7厘米,体态浑圆,嘴、眼、鳃、鳞特征明显,大概是当时的一件木制工具的手柄。整木残长17厘米,但未经漆饰。在河姆渡另外出土一件经漆饰的镂孔木筒,发现时“金光闪亮,绚丽夺目”。

此后又经数千年的沧海桑田,在宁波三江口成陆之后,历史已进入汉代。1953年在宁波市南郊发现祖关山汉墓,其中有漆觞。1973年在宁波和义路出土唐代独木龙舟。1994年,又在宁波市南郊发现唐代船形墓葬中,有12件随葬的木俑。可见在长江以南千年以上的木质物态是极不容易保存至今,因此幸存保存至今的仅能说明从汉至唐,宁波地域仍然有河姆渡传承而来的木雕和漆器,且与有关的文献记载相印证。 

再如鄞县阿育王寺于晋太康三年(282)开山,地涌舍利宝塔之后,历代一次又一次构筑塔亭,扩建塔院。其中有晋安帝、宋文帝、梁武帝等下诏重修塔寺,朱金辉煌、气派非凡。梁武帝普通三年(522)、下诏重建殿堂,赐额“阿育王寺”。在唐中宗(684)时,遣使赐金。在后梁,后晋及北宋,阿育王寺又多次重修,规模规格不断攀升,宋高宗,宋孝宗都有御题御书制成朱金漆木匾。 

由于唐宋时代的礼制规定,贴金漆朱只限于皇亲国戚及名官大臣的府宅、官寺、皇帝封赐道观及法具、神佛造像可以应用。故古明州及明代的宁波,朱金漆木雕应用得最多的是天童寺、雪窦寺、余姚龙泉寺及宁波城内延庆寺、江东七塔寺等,全都朱漆辉煌。我们从现藏日本大德寺、京都国立博物馆及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明州南宋及元代的佛教画《五百罗汉图》、《十六罗汉图》、《十王图》中,可见南宋时代部分殿堂的朱红列柱、金漆屏风等。 

唐宋时代的宁波朱金漆木雕的佛教造像,光绪《鄞县志》记载的有宁波城内的唐代建造开元寺,因为曾供奉日本惠萼从五台山请来的观音,故改名“五台观音寺”,时在大中十三年(859)。在北宋大观二年(1108),由木工孔仁谦造千手千眼观音像木雕。“仁谦巧由梦授,艺绝一时,杭(州)明(州)二像皆出其手。”此外,又有白衣寺,“宋钱亿刻梁木观音”的记载。 

由于江南潮湿多雨,现存宋元建筑仅存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的宁波江北区保国寺。保国寺的大殿为北宋原造大木构筑,小木雕刻仅斗拱、藻井和雀替。但还有枋木上漆色“七朱八白”的花纹。据《保国寺志》记载,建造大佛殿的三学德贤尊者是天台十五祖的四明法智大师门下,大中祥符六年见寺毁,结茅居此六年,“山门大殿悉鼎新焉。”由于保国寺当时未列为官寺,殿堂未贴金,目前的“七朱八白”也可能非宋代原物,但当年供有漆金佛像是必然的。因此德贤尊者该是宋代时明州精通漆木雕刻的一位专家。 

南宋时代造佛既建筑师明州人陈和卿、陈佛寿等7人,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受日本东大寺高僧重源之邀,修复了唐代建造的高18米卢舍都大铜佛,又重建了高达52米的大佛殿和高35米的南大门。 

佛像的髹漆贴金技艺也由明州工匠传到了日本。如在日本的法恩寺有一尊高50.3厘米的释迦坐佛采用木胎装金贴箔,由南宋嘉熙元年(1237)日本心地觉心在明州大梅山、阿育王山求法时,请明州佛师沈一郎制作后带到了日本,在佛像的胎内有墨书“大宋嘉熙元年沈一郎雕造”的记录。 

还有一尊收藏在日本京都清涼寺的高离1.6米的木造漆彩贴金的释迦牟尼立像。据上世纪五十年代重修时发现藏在佛的灵心洞内(背上空洞)发现了日本求法僧周然在北宋雍熙三年(986)由台州佛像师张延蛟,张延袭雕刻,从宁海三门湾下洋带到日本。

自宋代起,明州的佛画、建筑、佛像及工匠大量输入日本期间,还包括从明州输去漆料。南宋《宝庆四明志》记载的日本输入明州最主要的是黄金和砂金。而与日本的输入物交易的是土产品丝织和漆。这是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的官府规定。可见明州的漆原料宋代已转口输日本。 

在宋代中日贸易品中,日本输入明州的不乏日本的朱金漆木雕,当时已经称为“倭漆”。如乾道九年(1173),明州商人杨三纲自日本回明州,带回日本太宰府平清盛(藩主)给明州知州的复谍及描金橱、描金提箱、黄金等。这种外来款式和外来技艺及外来材料,明州(宁波)的“居民遂仿效之”,大大促进和丰富了宁波朱金漆木雕。 

2、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形成(元、明) 

宋末入元之后,允许手工业自立门户,明州在这时已改称“庆元”。日本的倭金、倭银、倭漆及高丽的新罗漆通过海上丝路大量涌入。明代在1368年建国后,不久庆元路改名宁波府,对手工业艺人实行匠户制,轮班为官府服务,技艺高的有奖励,木匠、铁匠、漆匠、金银加工等分工严密,匠户世袭。然而随着明代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匠户可以“纳银代役”,匠户子孙力创名牌,还可招收学徒,“三年徒弟,四年半桩。”宁波的木雕和漆艺在明代进一步市场化。因此朱金漆木雕除了官府建筑、陈设和寺庙建筑及佛道造像外,民间的富户也可制作高档器皿。民间祭神、祭器、会器、神牌、祠堂及匾额、对联等在进入明代之后,应用更为普遍。宁波余姚陆埠派佛像在明代晚期形成。《浙江通志》记载:“明宣德年间(1426-1435),宁波泥金彩漆缥霞、描金漆器闻名中外。”据工艺美术史料记载,元代晚期和明代初年(1368),宁波漆器的著名度超过嘉兴和苏州,这无疑是为宁波木雕增光添彩。 

明代时宁波与日本的朱金漆木雕的交流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幸事。明建文三年(1401),日本祖阿首先出使明朝到了宁波,带入黄金千两、扇百柄、屏风三对。2年后日本坚中圭密出使到宁波,带来了贴金屏风三副。而又隔了二年(1404)明代使者赵居任从宁波带到日本有木雕朱漆器皿58件,盘14个,其中贸易品中有描金漆器。成化四年(1468)日本贡船到宁波,贡品中有“金屏风三副、黑漆大刀百把。”而由明朝皇室委托宁波府置办赠礼日本的,除丝绣品以外,其中有以下正宗的朱金漆木雕。

硃红漆彩妆戗金轿一乘,朱红漆戗金交椅一对,朱红漆戗金交床二把,朱红漆褥金宝相花摺叠面盆架二座;朱红漆戗金碗二十个;褥金黑漆戗金碗二十个。 

后来日本又有回赠品,描金漆器大小634种、扇2200巴,延金(金箔)100两、苏方木(染色用)、铜十余万斤等。

《鄞县志》和日本史料还记载宁波朱漆匠日本传艺的事。朱漆匠原名朱镐,父亲为宁波域内老漆匠。明弘治八年(1495)日本商人汤五四郎部到宁波,请朱漆匠做一批漆器预付定金,约期交货。到了期限,日本船要回国,朱漆匠交不出货又花完了定金,遂将儿子朱镐作抵押。到了日本,朱镐改名宋素卿,以做漆匠出名。正德五年(1510),朱漆匠已会说日本话,充任日本遗明贡使到宁波,兼作向导,以千两黄金贿宦官,获赐紫金鱼袋而回国,(可见日本黄金不值钱——笔者)。嘉靖五年(1523),朱漆匠又以日本副使身份来宁波,2年后死在宁波。

以上资料足以说明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发展、形成过程中与日本漆艺的交流可谓至关重要。直到清代,清代和日本基本上都闭关自守,贸易虽有往来,但有关朱金漆木雕的文献记载已不见了。 

3、宁波朱金漆木雕的继承和发展(清代、近现代) 

清代(1644-1911)废止了“匠户制”,手工艺匠可以自由地带徒弟和经商,商号、作场开始建立。特别在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之后,我国内外贸易尤为活跃,宁波与上海及长江口岸的航线贯通,宁波在各大城市的同乡会、商会不断建立,雕刻、漆艺、贳器、嫁奁、家具(又分中西式)、桶钵等分工愈细,竞争愈大,商业化越明显。特别是欧州工业革命之后,政治、经济和文化对自给自足封闭性的封建王权制度开始猛烈冲击。宁波朱金漆木雕在如此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最为敏感的有三种方式进行适应。 

其一,是建立同业行会   于工艺人的同业行会组织规制建立和适应,资本经营的观念,促进“宁波城外和丰纱厂,城内红木作场”的产生。前店后场或同业公会纷纷建立。宁波天封塔下的鲁班殿为木作,泥水、漆匠、石匠的帮会聚集地,每年数次祭祀鲁班先师,设有首事、董事等,协商工程承包、制定行规。今存当时立的《鲁班殿碑记》等,有详细条例。 

其二,是出门发展  为了适应发展,不少心怀绝艺的工匠从偏远山村走到城镇靠手艺谋生。箍桶业之中的樟村“崔家班”棲身城内,一呼百应争夺市场。象山籍名师徐莜照在宁波府城隍庙旁开店,以优良的朱金漆木雕赢得同行的好评。余姚的陆埠帮佛雕在杭州梅花碑和宁波南大路都有聚集地,余姚陆埠黄炳荣开佛雕店在宁波,佛雕艺人足迹大江南北。再如宁海的李云波三代从艺,先在宁波孙余生作场雕刻,后来到上海南市雕花轿。 

作坊主孙余生,曾在宁波江北区外滩海关后门开了一家雕花店,做了一件城隍庙模型被英国商人看中后带到英国,献给了女王。女王回赠了一块金匾。孙余生出了名后不仅在城内应家弄开了分号,还被英国人推荐到上海经营营造工程。 

其三,适应时新    清代康熙之后,社会安全、农村经济复甦,集贸商市兴盛,兴建祠堂庙宇成风,而祠庙戏台也随之如雨后春笋。在道光至光绪年间,各地都有地方戏曲、表演、赛会、庙会等。在北京首先孕育而成的京剧风行京沪,京剧的唱、做、念、打一招一式形成固有程式。宁波朱金漆木雕的手艺人善于汲取其中的“架势”,包括“行头”、“布景”等,纷纷在作品中反映,在当时成为时髦的雕刻,大受欢迎,这就称“京班体”。浙江博物馆收藏的宁波花轿,四面有近百套京剧折子戏。而且也有将西洋的小天使、洋女士及洋花制成木雕。因此,清代晚期是古代宁波朱金漆木雕的最繁荣时期,从现代的语言说是适应这个时代的市场和欣赏心理。

在清末民国时代,虽然推翻了帝制,然而军阀混战、手工艺人迫于生计,用技艺换取温饱。 

清末和民国时代的朱金漆木雕的应用范围空前广泛,如宁波城内官宅银台第、钱业会馆、江东区庆安会馆妈祖庙,城内的富商秦际瀚的秦氏支祠及居宅,慈溪的民国富商虞洽卿居宅、奉化蒋氏旧居及蒋氏家庙,城内的清代咸丰状元章鋆的“状元厅”等,建筑梁柱、卷棚、牛腿等都采用了朱金漆木雕,足以显示房主人的显贵。各县的城隍庙都在民国期间全部重修。如江东庆安会馆造了2只鸡笼顶朱金漆木雕戏台,石浦城隍庙也有2只朱金漆木雕戏台。 

此外,民国时代的讲排场、争阔气之风刮遍城乡,蒋经国的亲戚结婚,到宁波租花轿不惜花费2000斤谷。各地神庙赛会、民间集市、嫁女娶妻的“十里红妆”、干工床、万工船、万工轿,各县市乡镇都竟相效仿。宁波朱金漆木雕小者仅二寸的针合,大者数丈的佛像、台阁,无论技艺、无论品种,可谓繁花似锦、目不暇接,达了高峰和极至。 

4、宁波朱金漆木雕的恢复和传承(现代) 

1937年的日本侵华,八年抗战。中国人民面临空前灾难,在外地从事朱金漆木雕的优秀艺人被迫返回故里,这其中就有我们在上文提到过的陆埠黄炳荣、宁海李云波和宁波方明祥等优秀手艺人。民国《鄞县通志》记载,当时木器雕刻“营业萧条、几可门可罗雀”的衰落景象。 

新国成立之后,由于“反对封建迷信”等政治风云,朱金漆木雕暂停数年,不少艺人改行。

但从1951年起,市区及各县市逐步对民间手工艺人进行登记,有的发了救济金。据1951年的登记数据,宁波市区有木器雕刻业113家,箍桶业95家140人,木匠244家273人。1953年起分别成立手工业合作社,1956年政府发布了对民间手工艺的“保护、发展、提高”方针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1954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宁波油漆社著名老艺人曹久裕、方明祥、杨明才等制作一套木胎泥金漆器获得许多专家好评,著名美学家黄苗子在专文中赞扬宁波漆木器皿继承优秀的古法。195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浙江民间美术选集》,著名的教授邓白先生对宁波戏台鸡笼顶称为“鬼斧神工的奇迹。” 

1962年,宁波市成立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工艺美术厂,将朱金漆木雕列为抢救发掘的重点产品之一,由浙江省派来专家指导工作,正式恢复朱金漆木雕作为外贸产品成批生产,1963年,宁波市工艺美术学校开办了木雕班,朱金漆木雕外销达36万元。 

1966-1976年,十年文革,朱金漆木雕曾斥为“封、资、修”,不少传统艺术品,包括花轿、抬阁,千工床等,愈是精雕细刻愈是遭到扫荡。然而在1973年因中央文件指示,传统题材仍可出口,于是宁波工艺美术厂调集了数十名老艺人参于制作大型朱金漆木雕《群仙庆寿图》的制作。整体巨作形如北京九龙壁,长5.4米,高3.5米,厚近1米,由木雕、漆艺和小木三方面老艺人徐庆法、方明祥、黄谋寿、陈亚德、王承嘉及一批青年匠师通力合作,费时半年完成。画面上108位为皇母庆寿的神仙菩萨,从天空地面水中前呼后拥、神态生动,朱金辉煌。在出运之前全厂百余职工对作品开了现场“批判会”,然后包装,由上海工艺品公司出口日本,连一张完整的照片也未留下。 

1977年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宁波朱金漆木雕从三大系列中恢复技艺,并有了传承人才。 

①佛教寺院修建及佛教造像 

[国内]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最先重修寺院重造佛像的寺院的是宁波。1977年,国务院批准拨款10万元,拨黄金10斤4两,首先对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修复,调集了余姚黄炳荣、宁波市方明祥及福建泉州詹振辉等,由善漆能雕的曹厚德率领,还有陈盖洪等年轻学徒,共40余工匠,经二年的努力,重造了天童寺和阿育王寺70余尊大型佛像及殿堂建筑、匾额、对联、法器法具等,参予重制各县市寺院的还有宁波吴常林、陆埠孙永兆等数十名年逾古稀的老艺人。到1982年,5年之中为宁波市及各县市,及全国著名寺院,以及远及四大名山、辽宁、福建、安徽、江苏、山东等佛教造像数以千万计,并带出了首批传承人,仅宏拓公司就达数百朱金漆木雕传承人。 

在宁海,朱金漆木雕的传人有葛安飞、童小海、黄才良及童蒂辛、章蒂寿等,葛安飞三代从艺,在改革开放之后雕了很多花眠床和佛像。童小海创办了前童特艺雕刻厂,善雕能漆。黄才良1988年创办东方艺品公司,他的朱金漆木雕佛像全部由日本包销,曾造长8米,直径0.7米的五百罗汉柱,国内的普陀山、七塔寺、广东大佛寺、南京定林寺有他的作品。 

除了宁波,朱金漆木雕佛像之后,鄞州区有徐昌乾及他的三个儿子和女儿女婿,徐昌乾的高足谢武宏,宁海黄才良及他的儿子,宁波葛安飞及他的儿子,宁海童小海及童蒂寿已在青海西藏制造漆金木雕佛像20余年,因此佛教造像系列如今成为宁波朱金漆木雕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民间手工艺。 

[香港、台湾及海外] 余姚陆埠的朱金漆木佛像,在1979年恢复开业,黄炳荣、陆荣敖、孙永兆、王水和、张明才、陆炳生、李良华、邵丁顺顾云法等各有雕漆专长,都年过7旬进厂带出了学徒。其中著名匠师陆炳生、王泰生、马铭奎、章啓海,章民良等佛雕漆艺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已在香港和台湾带徒传艺。 

如在1949年,受著名高僧广东虚云和尚之请,黄炳荣、陆荣敖的高足王泰生(1908-1992)带着一批学徒到广东造佛,不久到了香港又到达台湾。他们在菲列宾造了全堂漆金木雕佛像之后一举成名,又受邀在台湾各地和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造像,最远在美国旧金山造像,王泰生定居在那里。 

据台湾的资料,王泰生在港台创立的宁波派佛像以木雕灰漆装金为特色,与福建派一起成为台湾二大佛派。台湾资料称台北埔里观音山的高5米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利用三角形的力学原理,以满月为形的优秀杰作,不论从任何角度观看,观音都显得慈城和悦,令人叹为观止。” 

1971年,王泰生又带徒弟林秀慈在台北树林山佳吉祥寺雕佛,台湾行家也给予良好的评价。1980年王泰生回陆埠,指导并定制一批佛像出口,其中1989年定制1325尊,有的高达3.7米。黄炳荣和王泰生等老一辈过世之后,陆埠佛像又有李庆国、马柏权、孙雪浓、孙春利等传承,如今大约100余人,除了少量留在陆埠外,大部分都在省内外继承传统。

1990年,宁波工艺美术厂承接侨居美国的金玉堂女士订购朱金漆木雕《五百罗汉》,每尊高0.6米,由著名的漆金木雕老艺人鲍贵富,方明祥的高足崔陈二位师傅为主雕刻。 

②陈设器物 

[陈设器物] 1977年改革开放之后由于黄金由封闭到开放,故除了宗教寺庙造像以外,其他民用古建筑和家具陈设器物也可以应用,1978年之后,宁波工艺美术厂三大系列产品之中,朱金漆木雕以制作屏风、家具、室内陈设器为主。如1982年,宁波工艺美术厂为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的世界博览会上的宁波参展品,太阳能游船进行朱金漆木雕装饰,这艘“金龙号”游船长12米宽2米,船体由玻璃钢制,但装饰物包括二条朱金漆木雕金龙,扶栏与船体的朱漆,为这次博览会增色不少,博览会为期三个月共接待500万参观者。 

1989年,由鄞县明州仿古工艺厂徐昌乾父子等,用朱金漆木雕制作了一艘长12米,宽3.5米,高4.5米的龙船,参加在日本横浜举行的国际博览会,龙船上有千条小龙及配套的龙椅、龙灯、龙亭,成为这次博览会的亮点。 

1989年,宁波工艺美术厂又承接一顶新加坡外商订购的宁波朱金漆木雕万工轿(花轿),今存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的一顶万工轿即当时的复制品,复制的原件即制作于清代晚期的宁波市保国寺文物室内的花轿,宁波工艺美术厂先后复制了4座,其中1座是高仅1米的缩微花轿。

1990年,宁波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与宁海童小海师傅合作,雕制一件长2米的朱金漆木雕龙船,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宁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宁海前童仿古工艺美术厂在1990—1995期间制作的仿古朱金漆木雕龙船有近百艘,其中1990年美国客商订购2艘。1995年一艘长2.3米的精雕龙船由浙江省政府选送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 

③仿古建筑装饰 

[杭州古建筑] 在朱金木雕的仿古建筑和古建筑修缮或重建、新建中,著名的是杭州市胡庆余堂和中药二厂工程。 

1983年,著名的百年老店胡庆余堂需要重新开业,但原来的建筑内外已破烂不堪,到处寻找合适的施工单位。经著名的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慎重地推荐:“还是请宁波人来做合适。”于是该年年底,由宁波工匠60余人组成的队伍进入杭城,主要的重修项目,包括外墙及内部的梁枋雕花、门窗雕刻及挂落、美人靠、倒挂狮、匾额、围屏、楼厅等多是朱金漆木雕,于1984年10月落成,著名的宁波王承嘉师傅为小木总监,施工的新老木雕、漆匠共50余位。工匠有的来自慈溪和奉化。1984年10月13日杭州日报作整版报道。 

宁波朱金漆木雕誉满杭城。该年年底,原杭州中药二厂(今青春宝公司),冯根生厂长专程到宁波邀请,再为中药二厂建造朱金漆木雕的丹亭和宝亭,其中丹亭的鸡龙顶由王承嘉及姚德华设计和施工,顶部的结构中有1724只榫头和432块花板,2万多块部件,贴用金箔14300张,充分证明,宁波的鸡笼顶藻井“鬼斧神工”,后继有人。 

1955年2月25日,上海市市长汪道涵看了丹亭和宝亭后,赞不绝口,称王承嘉为“木匠状元”,并希望王承嘉到上海大观园造亭子。后来因王师傅生病作罢。后来宁波的巧匠,又在杭州建造了中河路桥的朱金漆木雕“庆余亭”,再次采用宁波式鸡笼顶的顶部结构,并在杭州天香楼、知味观、杭州饭店等用宁波朱金漆木雕制作了部分室内陈设和匾额招牌等。 

[海外古建装饰] 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神州,波及海外。从1984年起宁波朱金漆木雕继杭州的古建筑修复及中式室内装饰之后,在宁波市,先后为宁波市副食品商场、交电商店等进行中式装饰,并同时拓展海外中国式建筑装饰。1986年由郑洪生、姚德华等能工巧匠领班,采用国内加工、国外安装的方式,有法国的“中国饭店”、联邦德国的司拉中国城酒家,又有“汉宫”、“四季春”、“满汉酒家”、“凤凰”等当地华人开设的中国餐馆。如法国的“中国饭店”就包括了朱金漆木雕狮子80对、宫灯400盏,天花装饰60平方。德国的司位“中国城”,包括了壁画、天花、藻井、龙凤、壁画、屏风、挂落等84件。德国不来梅的“杭州饭店”门前一对朱金龙柱啣二只宫灯,正壁挂“百鸟朝凤”等。中国式的的朱金漆木雕充分体现和弘扬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