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项目:晒盐技艺 | 所属类别:传统技艺 | 申报单位:象山新桥盐场 |
申报地区:象山县 | 命名时间:2009年6月 |
象山晒盐技艺属于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象山新桥盐场现有生产田2076亩,有办公用房和传承教室3329平方米。学员达200人,年投入经费200万元,年授课次数6次。盐场现有300多人熟练掌握晒盐技艺,懂得晒盐的有关知识,能独立担负晒盐工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新桥盐场开始建滩生产原盐,为培养晒盐技术人员,史奇刚受盐场派遣,拜下塘鲍仁茂为师,经过鲍师傅的言传身教,基本掌握了原盐生产整个流程操作工艺。八十年代初期,又从福建、岱山等地引进新的晒盐操作工艺,深刻地理解晒盐技术的五大要点:制盐原料、蒸发制卤、原盐结晶、天气异变的处理、整滩的意义和目的等。从1980年至2008年间,他把从事实践经验结合理论知识,通过会议,培训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传授给盐场的“一长二员”以及全体盐民,计50余次,受传人员达22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