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评话

发布时间:2020-12-22 浏览次数:8884
所属类别:曲艺 所属级别:省级 所属批次:第三批
所属地区:鄞州区 命名时间:2009.6 传承人:张少策

宁波评话在民间被称为“武书”,以示与“四明文书”(南词)的之别。演出时一桌一椅一人,一张口,人书合体,举手投足间,流淌出一段段生动风趣的文化历史故事。艺人除了正式专业评话艺人之外,也有南词和走书艺人兼讲评话的,艺人中称为“单拍”。相传宁波评话在宋、元时期已很活跃,当时在瓦舍(书棚)里“讲史”、“小说”已十分普遍。

宁波评话主要演出场所是城区集镇的茶楼和书场,流行面遍及浙东沿海各县(市)、区。道光年间,宁波城区有评话艺人演出的茶楼就达数十处。民国时期宁波评话仍很兴旺,著名的评话艺人有张霭林、闻才章等人。尤以张霭林、张一册、张少策祖孙三人讲的《水浒》,经过几代人的改进、充实,内容丰富与众不同,在江浙一带颇享盛誉。

1958年宁波戏校开设曲艺班,张少策任评话教师,培养了一批青年评话演员。1976年至80年代中叶,一批活跃在城镇和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充实到民间曲艺阵容,宁波评话队伍迅速壮大。发展到空中书场――广播书场,后又走进电视,开辟了银屏书场――三江书场。张少策祖传的评书《卢俊义演义》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建国来宁波曲艺界第一本有正式出版社出版的长篇评话本,宁波评话事业空前繁荣。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宁波评话演出市场跌入低谷,专业曲艺书场关闭,专业曲艺团队解体,大批专业和民间评话演员转业,从此宁波评话一蹶不振。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非遗名录予以抢救,张少策被命名为代表性传承人。

【基本内容】 

演出时舞台上央一张桌子铺着用红丝绒精制的桌围,桌围上绣着某某曲艺队和演员的大名,桌上放着醒木、黑拆记扇和手巾,演员坐在桌后。敲三下醒木后,起到静场作用。然后一段表书介绍时代背景,或前书简介后引入正书。

宁波评话演员说书时“单凭一张嘴,要靠正功夫”。借用语言(方言)、形态、个性、动作区分人物,以“喜、怒、哀、乐”表情、神态、发展书中情节,做到口、手、身、步、眼、相结合,搭配得当,恰当好处。根据书中情节需要可坐可站立表演,动作幅度可大可小任意发挥。

演出用的道具“黑拆扇”可代笔墨纸砚、刀枪剑戳、锄橹担灯等物。“醒木”可作公堂惊木,演出前起静场作用,也可作音响效果起到烘托书中情节气氛,如雷鸣、击鼓、枪炮声等,手巾可当作纸、书等,以及转化为女角色时用.宁波评话一场演出结束前,评话演员要做“书关子”,按排紧张、生死情节,制作一个悬念,道一声“不知┉┉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明日请早”。以吸引观众,拉住听客。

宁波评话说的大都是长篇演义书和公案书,宁波人称“讲大书”。如传统书《水浒》、《三国》、《隋唐》、《岳传》、《包公案》、《施公案》等,现代书《山东马永贞》、《宁波王瑞伯》《智取江防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