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雕

发布时间:2020-12-22 浏览次数:11059
所属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级别:省级 所属批次:第三批
所属地区:鄞州区 命名时间:2009.6 传承人:朱英度

灰雕是浙东民间手工艺之一,与祠堂、庙宇、寺观、官宅、园林、楼阁等砖瓦建筑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形式,采用蜊灰按比例配上骨膏、明矾等原料调成粘性大,干后硬结的灰泥,然后在设计的鱼、龙、花、鸟、人物的木头框架上进行雕塑的艺术。

鄞州的灰雕主要装饰在古建筑的山墙、墙头、屋脊、檐角、照壁、门楼、门窗上,既增强牢固墙体又有观赏价值,更有通风、采光、防盗、辟邪、象征吉祥、喜庆、接福纳瑞等浓厚的文化内涵,故为人们所喜爱。灰雕的主要原材料——蜊灰,它是用沿海地区从浅海中捞上来的贝壳煅烧而成,且多数灰雕不用上色或只上灰色,所以灰雕能历经多年风雨而永久保留。

灰雕工艺历史悠久,自汉、晋朝以来,在各地流传,尤其在明清两朝,最为盛行,各地建筑外观都需要灰雕装饰,既美观又实用,我沿海地区又有海中捞上来的贝壳,烧制成蛎灰,可作灰雕主要材料,能经风雨数百年不坏,于是就形成了灰雕工艺,清代至民国期间,灰雕成为房屋建筑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位于鄞州区的天童禅寺,在民国时期屋顶、墙头、墙壁等有许多龙凤、花鸟等灰雕,在文革期间惨遭破坏,至1978年以后才修复完工。

灰雕是一门雕刻艺术,作业时又爬高悬壁,风吹雨淋,相当辛苦。年轻人怕苦怕累,不愿学,因此该项目处于濒危状态。2009年灰雕工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已75岁的朱英度在2013年被命名为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工艺流程】

1.设计图案:按要求设计好图案,并把要制作的图案用铅笔在墙面上画好。

2.配料:根据气温和湿度,把蜊灰、麻筋、骨膏、细砂、明矾按比例拌匀调成灰泥原料。

3.制骨架:骨架按作品而定,厚度在5公分以上须用框架,10公分以上还须加上铁钉加固、辅以木条、麻绳等。

4.造型:按作品的大致形状,把调好的灰泥刮(贴的意思)到墙面上。

5.定型:待将干未干时按设计形状定型。

6.做细:也就是细作,用猪毛刷平,使其光滑,可精细加工。

7.上胶水:在已制成的灰雕上涂上一层黄鱼胶(骨胶),胶水的作用是填补空隙、增强附着力,还能隔离石灰、水泥中的碱性,同时还有防水、起光泽、不褪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