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螺旋娥罗顶营造技艺

发布时间:2020-12-22 浏览次数:9176
所属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级别:省级 所属批次:第四批
所属地区:鄞州区 命名时间:2012.6 传承人:张立群

戏台螺旋娥罗顶,俗称“鸡笼顶”,戏台上部形如鸡笼状的戏台顶,呈饱满的半球穹窿体的螺旋娥罗顶,形状半圆,放置在屋顶下面,用四根大方木和四根小方木做支撑。井口直径4—5米,雕16个龙头座斗盘旋叠涩,其间用透雕拱板连接。16条盘旋线却有结于穹顶的铜镜,有汇集于海浪花纹之中,龙头、昂头在添金后,更加颜色夺目,正顶辉煌。它主要分布在南方一带,称之为江南一绝。

古人以天圆地方之说,天是神仙佛道居处,于是巨大的穹隆形的天花顶就意味着与天沟通。在东方和西方的建筑中都有这种穹顶构造,北京的天坛就是这样构造。

藻井在古代仅用帝王,寺庙的宫殿,而明清寺庙戏台和民间祠堂、会馆也有应用,起到增强空间和拢音作用,且美化戏台的观感,看戏同时看台,使舞台艺术更臻完美。在工艺上采用最精湛的手法,集上乘的美学构思、雕刻、彩绘于一处,着重渲染它至高华贵之态。

最初建造穹顶承重的原理可追溯于汉代,鄞东鄞西考古的地下古墓就有砖拱劵顶,千余年来未曾塌毁。后来在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石窟中出现洞窟顶部的藻井,向上突出的“井”,绘有花草、神佛和云水,称为“藻井”。今存于北宋建筑江北报国寺大殿内就有三个“交木为井”的藻井。明清之后,允许民间祠庙、亭阁建造藻井,于是在鄞州就有一批以此为专长的工匠出现,鄞州瞻岐镇、咸祥镇工匠以罕见的技艺著称于世,并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存鄞州三十余古戏台的顶部,半数以上采用娥罗顶式样,中国美院邓白教授曾于1953年来过鄞县,看到城内城隍庙戏台藻井,认为这是“鬼斧神功的奇迹”(1956版《浙江民间美术选集》)。

【基本内容】

戏台娥罗顶鸡笼顶藻井制作首先按舞台大小设计藻井,准备干燥樟木若干,按图纸要求落料,并叫木匠、雕刻师傅做好缸沿、16只花篮、16只小龙头、352只鹅头、352块花板、角花4个。然后按以下流程安装:

1.装缸沿:在戏台的四根柱子上榫接斗拱,以拱为脚,铺上木板,并在上面装上缸沿,缸沿即一直径4-5米的雕花木结构圆圈;

2.放花篮:沿着圆圈的周边等距离放置16个木制花篮,也有不放的,按高度而定;

3.放小龙头:在花篮上面放置小龙头,没有花篮则直接放小龙头 16只;

4.放鹅头:在每个小龙头上面放上鹅头16只;

5.放花板:在每个鹅头之间放一块花板,花板一圈鹅头一圈,鹅头与鹅头叠上去,必须将鹅头伸出4-5公分,花板与鹅头距离为60公分,每圈花板长以1.5-10公分逐渐缩短,螺旋上去,一共22圈,共计鹅头有352只,到顶留50公分孔,孔四周以盘龙尾结束;

6.放铜镜:在50公分孔处放上一面铜镜;

7.放横梁:加上四面界架,再钉上横条,以及栋梁,栓子屋面板,最后盖上瓦片;

8.拉平顶:在螺旋顶剩下的藻井四周,平顶的四个角落,贴上角花;

9.上漆:按“朱金漆木雕”工艺 髹漆、装金程序装饰。

注:以上木头之间的连接,除贴平顶角花以外,均采用铆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