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帮裁缝技艺

发布时间:2022-03-21 浏览次数:12137
所属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级别:国家级 所属批次:第五批
所属地区:宁波市 命名时间: 传承人:

红帮裁缝技艺是立足宁波本帮裁缝技艺传统,又吸收西方立体裁剪技术,从而实现“中西合璧”、“中体西用”创造性转化的制衣工艺。它发祥于奉化江两岸,包括奉化区江口街道(新桥下、王溆浦、张家浦、蒋葭浦、前江等村)、西坞街道(顾家畈、泰桥、东陈等村),鄞州区茅山镇、姜山镇等。随着红帮裁缝艺人的流动,红帮裁缝技艺的流布范围,拓展到国内外30余个城市。

红帮裁缝技艺在本地又称“奉帮裁缝技艺”,源于当地以做长袍、马褂等为业的本帮裁缝。明末清初,本帮裁缝即随宁波商帮外出谋生。19世纪中叶,部分本帮裁缝到日本谋求发展,转而从事“洋服业”,后回国从业。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入华,洋服需求增大,敏锐的本帮裁缝抓住机遇开始了转型,并创制出中山装、改良旗袍等中西融合的款式。咸丰五年,来自宁波六邑缝制洋服的“洋帮裁缝”建立了类似封建行会的组织。1896年,奉化人江良通在上海巨鹿路405号创办了国内最早的红帮服装店——“和昌号”。20世纪40年代以来,红帮裁缝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渐扩大,成为中国服饰改革的主力军;50年代红帮老艺人和红帮传人进京,成立“红都服装公司”,为国家主要领导人量身制衣。为提升我国服装业水平、树立中国人的新服装形象,做出来多方面的贡献。

红帮裁缝在百年的实践中,探索出以“四个功”、“九个势”和“十六字诀”为核心的工艺思想,尤其形成了“目测心算、特形矫正、翻新补洞”等绝技,并建构起适合本土的成熟理论体系。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定制,首创中山装、改良旗袍、“海派”西服,开办了国内首家西服店、服装学校、编纂了首部西服裁剪教材,推动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现代转型。

红帮裁缝技艺基于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又逢社会变革、中西文化碰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红帮群体和技艺文化,是地方历史和文化的标识。此外,它良好的技术条件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当代宁波服装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基本内容】

红帮裁缝技艺基本流程包括量体、选料、定款、划样、裁剪、缝纫、扎壳、试穿、修改、缝制、整烫、锁眼、钉扣、成衣等环节,工序达130余道。

核心技艺和内涵体现在:

四个功—刀功、手功、机功、烫功,以裁剪原理为内核的“刀功”和以针法为代表的“手功”最复杂,以推、归、拔为特色的“烫功”最见成效;

九个势—胁势、胖势、窝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弯势、戤势,是红帮裁缝总结的九种人体不同部位的造型特点;

十六字诀—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体现成衣效果的标准,对应“九个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