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类别:传统医药 | 所属级别:国家级 | 所属批次:第四批 |
所属地区:海曙区 | 命名时间:2014.12 | 传承人:董幼祺 |
董氏儿科是我国海派中医儿科的主要流派,历史渊远,至今二百多年,历经七代,门生遍及全国(以宁波、上海两地为主),医术名蜚海内外。特别是第四代传人董廷瑶先生,被誉为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更是创立了一整套儿科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方法,并通过其传人和学生不断地得以发扬光大,为婴幼儿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董氏儿科在上海和宁波成立了国家、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海派中医传承基地、诊疗研究中心等。4人享受国务院特贴,3名国家级名中医,4名省级名中医,2名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
董氏儿科起源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姜山镇董家跳村,南濒四明山余脉,北枕阡陌纵横,自古名人辈出。
乾隆四十八年的董氏宗谱:董云岩(1798—1876年)。其子董丙辉(生、卒无从考证)。其孙董水樵(1857—1920年)专业儿科,术精名扬。第四代董廷瑶(1903-2002年)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原上海中医文献馆馆长。第五代董维和(1919-1972年)继承祖业,1943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浙江省名中医。第六代董幼祺(1953—)现任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国家级名老中医,浙江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等。第七代董继业(1982-)浙江省名老中医工作室传承人。
董氏儿科的主要价值:一是创立了“推理论病,推理论治”的学术思想和 “临证九诀”的辨证思路及小儿用药六字要诀;二是创立了外感热病“择途逐盗”法等诸多法则,及家传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等特色技术和特色制剂;三是课题研究,使其理论不断提高完善和升华;四是年诊疗30多万人次,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名医大讲堂、讲座、义诊等公益活动惠及百姓无数。
今后按规划进一步搜集历代主要思想和临床经验,对治疗思路和法则更深入地进行研究挖掘,积极申报专利、课题、特色技术、特色制剂,推广适宜技术,公益展示、讲座、义诊等。
【基本内容】
董氏儿科以家学为基,旁及《内》、《难》诸经典著作,结合临床实践,提出 “推理论病、推理论治”学术思想和“论治九诀”(即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变)。并主张:1.诊察儿病,望诊为首;2.调治儿病,注重脾胃;3.外感热病,择途逐盗;4.处方用药上,强调“轻、巧、简、活、廉、效”六字要诀,并创立活血理气法治疗复发性肠套叠;扶正祛邪法治疗反复高热惊厥;升清运脾法治疗霉菌性肠炎;清营转气法治疗川崎病;疏透理脾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等,做到了药精炼而效显著。并运用家传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针刺四缝穴治疗疳积;敷脐法治疗肠麻痹;香佩法治疗厌食症等,临床上发挥了卓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