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渔民号子

发布时间:2020-12-22 浏览次数:10410
所属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级别:国家级 所属批次:第三批
所属地区:象山县 命名时间:2011.5 传承人:

象山渔民号子,由传统渔业生产上的渔民号子和海洋运输业中船工号子等组成,统称渔民号子。它是渔民、船工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自发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和强烈的海洋生活气息,充满着渔民(船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雄壮、豪迈、朴实、奔放的个性,向人们提供了了解和熟悉象山渔民豪爽、粗犷、开朗的性格的载体。

象山渔民号子在唐宋时期已经初步形成,清康熙年间至民国期间达到繁荣程度。象山渔区都以木帆船为捕鱼和海上交通的主要工具。船上一切工序全靠手工操作,集体劳动异常繁重,各种工序都要喊号子以统一行动,调节情绪,为此,形成了丰富的号子。象山渔民号子按工序分为:“起锚号子”、“拔篷号子”、“摇橹号子”等二十多种;按操作所需要的力度大小又可分为:大号、一六号和小号,各类号子之间相互灵活通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于手工化捕鱼作业逐渐被机械化所替代,繁重的劳动逐渐变得轻松,号子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渔民号子渐渐消失。象山渔民号子作为象山海洋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已列入了抢救、保护的行列,2006年象山县组织的渔民号子队获全国号子邀请赛一等奖;2009年“象山渔民号子”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基本内容】

象山渔民号子按工序分为“起锚号子”、“拔篷号子”、“摇橹号子”、 “打绳索号子”、“牵锯号子”、“起舱号子”等二十多种,各类号子按操作所需要的力度大小又可分为大号、小号和一六号。

一、岸上号子:

1.“拖木头号子”(用大号或一六号);2.“抬木头号子”;3.“牵钻号子”:又称“起钻号子”;4.“牵锯号子”;5.“敲对钉号子”;6.“斩对斧号子”;7.“抬船号子”8.“拔船号子”(用大号或一六号);9.“拔舢舨号子”(用大号);10、“打大缉号子”;11.“纺缆号子”;12.“抬网号子”;13.“夯箍号子”;14.“敲草号子”;15.“汰(洗)网号子”:16.“起舱号子”;

二、海上号子;

17.“拔篷号子”(分别用小号、大号、一六号三种):18.“起锚号子”(分别用小号、大号两种):19.“拔椗号子”;20.“摇橹号子”(分单人摇、双人摇、多人摇三种):21.“打水号子”;又称“吊水号子”它用于打捞船舱里的积水;22.“吊舢舨号子”;23.“打桩号子”;24.“抛椗号子”; 25.“扛鱼号子”;26.“撑船号子”;

各类号子按操作所需要的力度大小又可分为大号、小号和一六号。

1.大号:节奏比较慢,一般用于强度比较大的生产劳动,如:起锚、拔篷等。旧时的木帆船上没有什么机械,什么工作都得靠人力来完成。所以像这一类劳动内容的渔民号子,往往高亢、庄重、充满力度,且有领有和。

2.小号

与大号相比,小号节奏比较快,一般用于劳动强度不大,比较轻松的生产劳动,喊号子的情绪上也比较轻松愉快。

3.一六号

节奏很慢,一般用在很多人拉比较笨重物体的劳动,或用在生产劳动强度较大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喊。

4.对号

节奏均匀、声腔优美、欢畅,常用在用力不大,并且两人交替用力的劳动,如:敲对钉、牵钻、拉锯、斩对斧、敲灰饼等。

《小号》、《大号》、《一六号》都以一人领众人和的形式喊号子,多用于起蓬、吊舢舨等劳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