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木镶嵌

发布时间:2020-12-22 浏览次数:12132
所属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级别:国家级 所属批次:第二批
所属地区:鄞州区 命名时间:2008.6 传承人:陈明伟

骨木镶嵌是鄞州的传统民间手工艺,采用牛骨片、黄杨木片等为原料用铜丝锯(现代用钢丝锯)锯成各种纹饰,在木坯上起槽后粘上黄鱼胶嵌入花纹,再经打磨雕刻、髹漆而成,在制作方法上有高嵌、平嵌、高平混嵌三种。骨木镶嵌涵盖门类较多,实用性很强,包括传统家俱、生活用品、门窗建筑装饰等。常用的题材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风俗、吉祥图案等带有象征寓意的图案为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内容丰富多彩。

骨木镶嵌工艺精良,嵌雕精巧。以平面形的组合取胜,工艺制作上保持弯曲多孔、多枝、多节、块小而带棱角,既宜于胶合,又防止脱落,可长时间保持完整,色彩素雅、花纹多姿、又可经久耐用,充分体现了它的艺术性和实用性;骨木镶嵌的画面形象在黑白的对比中显示出剪影效果,“图案古拙,几同汉画”, 不加其他修饰色彩,充分体现自然材料的本色,装饰性强,颇具地方特色。

七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已开启心智,制作了骨哨和象牙雕刻的“双凤朝阳”,使宁波的手工技艺渊源深远,惠及后代。明末清初,铜丝锯的应用,宁波地方丰富的牛骨、木材、黄鱼胶等原料促进骨嵌的形成和发展。《鄞县通志》记载:“雕嵌工作图案古拙,几同汉画……手技精练,奏刀工致”,并赞誉“天衣无缝”。至道光年间,骨嵌艺人已有百余人,并出现大中型工场。现存于宁波博物馆的骨木镶嵌“千工床”,制作于1864年的精品,可以说是集骨木镶嵌技艺之大成,是现存的传统手艺之瑰宝。

新中国成立后,请回嵌镶老艺人恢复和试制骨嵌产品,主要代表作品有红木镶嵌大地屏《群芳雅集》、博古组合橱《西湖春泛图》等。

随着现代的进程和外来文化的进入,中华本土文化的淡弱,人们经济、审美观念的改变,使得宁波骨木镶嵌这一制作工艺已濒临失传。

1999年陈明伟开始筹建“宁波紫林文房作坊”,为弘扬宁波骨木镶嵌传统工艺,招收学徒,传带技艺。由此宁波骨木镶嵌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工艺流程】骨木镶嵌的主要工艺是嵌花材料牛骨的处理、嵌入底坯的工艺处理、嵌入和线雕技艺,下述清代晚期至民国晚期的传统平嵌的手工艺,流程如下:

一、牛骨片的材料准备

(1)先从牛塘(宰牛场)采购新鲜牛骨(肋骨)、筒骨(股骨);

(2)将肋骨锯成20公分左右长一段;

(3)用快刀将肋骨两侧削平;

(4)依骨线中锯开(一分为二片);

(5)用快刀将骨髓削清爽;

(6)将削过的骨片浸到缸中用清水泡,水浸半月,勤换水,漂去血筋和去污,并使骨片软化,也有放入石灰水,防发臭和加速去污。

(7)将净化后的骨片再用刀修刮平整,约为1.2mm厚;

(8)将修平整后的骨片再放入缸中,清水浸泡,时间越长越好,勤换清水,使骨片更加洁白,随时待用;

(9)将骨片从缸中取出,进行修光,砂刮打磨即为理想的嵌入成品材料。

二、骨片的处理和加工

1.画花;2.贴花;3.钉骨;4.锯花。

三、嵌入坯件的工艺:嵌入的坯件一般是骨片和木片花纹,但也有直接嵌入已制成成品的表面。

1.排花;2.胶花;3.拨线;4.凿槽;5.平底;6.修边;7.胶合;8.刨平。

四、嵌入后成品处理:1.线雕;2.涂抹不咬色的色水,使线条清晰,也可由漆工操作,千万别让白净的骨嵌沾污;3.漆工之后的后期加工包括做色、修补、抛光等要配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