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船制作技艺

发布时间:2020-12-22 浏览次数:6862
所属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级别:省级 所属批次:第二批
所属地区:鄞州区 命名时间:2007.6 传承人:

纱船、抬阁,咸祥人通称为“彩船”。咸祥彩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因其造像生动、色彩艳丽、表演丰富,深受当地人喜爱,被视作吉祥物。相传清光绪年间,渔民、盐民,常受海盗骚扰和风暴袭击,遂祈求咸祥庙社神保佑出海平安,满载而归。咸祥庙为鄞县(今鄞州区)境内最大的社庙,庙内供奉着唐代平定叛乱、保浙东一方平安的浙东观察史裴肃;大嵩滨海平原的奠基人,清代县令杨懿和水利专家、地方绅士朱国选。庙下拥有八堡7000余户人家,庙会每年三次,农历正月灯祭,八月半迎神嚼献赛会,十月神诞。以八月半的迎神赛会规模最大,连续四天,祭祀、演戏、迎神爵献、行会等,其中彩船行会巡游场面蔚为壮观,相沿成习。

咸祥人以海为业,捕鱼为生,船自然成了人们重要的生产工具和交通运输载体。人们出海时祈求一帆风顺,回来时希望满载而归。这也是自古以来所以爱船,并把它作为吉祥物的缘由。因此每逢八月半,届时庙脚下八堡都要制作彩船前去相贺、祝福。至此每以纱船之多寡,工艺之精巧,来品评判艺人之优秀、哪堡哪户重视热闹之程度,有此竞争,故彩船越做越精致。

旧时咸祥纱船虽称船,却无底,也称“旱船”,一人在里面随着行进的船边行走边打鼓。彩船由前后四人相抬,在民间器乐的伴奏中缓缓行进。因为要人力扛抬,为减轻重量,所以采用质地较轻的杉木、竹子、纱布、颜料、彩丝、彩带等材料制成,其缺点是容易损坏、褪色,不易保存,年年换新。新中国建立后,庙会消失,但每逢重大节日庆典,咸祥镇举行集会踩街游行,各村同样制作彩船以示隆重,彩船踩街遂成了咸祥数万民众的狂欢节。

2008年10月咸祥镇精心制作的《蝶恋梁祝》彩船顺利获得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并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入围中国文艺山花奖;2009年10月,《蝶恋梁祝》彩船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

【基本内容】

随着时代变迁,咸祥彩船的风格和形式也随之变化,传统彩船高约3米,宽1.2米,俗称纱船锣鼓。有鱼船、花桥船、亭阁船、虎头官船、龙船、凤船等造型。旧时采用杉木制作船体骨架,小竹结构组装,蒙以七彩纱布彩纸,剪纸图案装饰,扎龙凤、挂彩球。因材料工艺比较简陋,多为一次性使用。

第二代彩船改人抬为车轮运转,推陈出新,亭台楼阁,木雕漆绘,已成大型永久性保存的艺术珍品。有南湖船、天安门船、坦克船等,时至今日已发展到第三代,如双龙船、龙凤亭阁船。为便于保存,其制作的材料也由原来的竹、木、纸、布逐渐发展为木材、油漆和现代新颖材料;制作工艺,也有“剪”改为“雕”;高度、宽度也逐渐加大为4-5米,同时,还改变人力扛抬为车轮机械;乐队也从旧时4-5人的吹打增至如今的15-20余人。船内装有大、中、小鼓三只,配一人进纱船打鼓,船边挂有九面锣锣架并配一人击打,另配有大锣、小锣、钹等。演奏乐器有板胡(俗称格丝)、二胡、中胡、竹笛、唢呐、三弦、月琴、电子琴等;曲调古乐新音随时而定,常有《三六》、《卖花絮》、《细则》、《摇船五更》、《紫竹调》、《农业学大寨》、《纤夫的爱》、《大中国》等等。